Charlotte Lau 在海外學習,孤身來到英國伯明翰,有許多事情都要自己面對和處理。不知不覺間,我來到第四年,亦是大學生涯中的最後一年。告別大學生活,除了有儀式上的洗禮,我還希望能夠藉此機會讓我好好回憶這四年的一點一滴,亦謝謝那個每一年付出了全部和勇敢的我。 謝謝第一年的我學會在人群中生存,學會與不同性格不同背景不同價值觀的人相處。本以為所有事情都能順順利利,得心應手,期待獨立自主的生活,怎料許多事情都事與願遺。陌生的人際關係令我遇上人生第一個難題,還記得當時成群結隊來到教室,看似氣勢如虹,但卻可笑無比。可笑在於自己還未成熟,還未獨立,還渴望陪伴,但卻未能做到那個真正的我,亦不懂享受獨處的時光,過於依賴。但人,終究成長。慢慢我發覺不對勁的地方,因此離開了那個多麼看似強大的群組,重新開始自己的生活,同時間遇上了值得我愛的那個「他」。 謝謝第二年的我習慣英國生活,開始融入大學,認識來自世界各地的新朋友,不再膽怯。沒有太多的掩飾,在「他」的陪伴下,我做回自己,亦認識了人生中第一位立陶宛的朋友。雖然我們來自南轅北轍的國度,但卻異常的合拍和投契。可能是緣份的關係吧,我們選的科目課程都一樣,所以大多數時間都一起上課亦互相扶持。 謝謝第三年的我即使學習有多麼忙祿,也堅持天天烹飪。看似容易,但要烹煮一整桌飯菜也不是易事的。每日看著不同美食的影片,我開始動手做做看。想不到這個四年前連洗米都不會的我能夠烹調各式各樣的菜色,從清蒸魚到紅燒肉;從咕嚕肉到冬菇炆豬肉,真意想不到,我竟發掘了烹飪的潛質。 謝謝第四年的我勇於走出自己的舒適圈,上莊成為中文編輯和財務主管。整個社團可能只有我一位香港人,但我敢於嘗試和冒險,跟當地學生打成一片。上莊看似簡單,實際上並非如此。經過一年時間,我熟悉了學會的操作,每次看到雜誌製成品的時候都會給我滿足感,成功感和動力,也增加了我的自信心。 時光荏苒,轉眼即逝,在英國求學的四年快完結了,但留下的回憶會永遠留在心中。相信畢業後的我會記掛這個讓我茁壯成長的地方。我學會的除了是課堂上的知識,還有與人相處的方式和獨自面對困難的能力。希望數年後的自己能再返回這遍土地,重遊舊地,探望這個令我難以忘懷的地方。
Category: Mandarin
單魚座
Ivan Yeung 傳說曾經有兩條魚,一條代表愛情,另一條則是代表夢想,他們稱為雙魚。 現代人生活忙碌,更使人類將生活重心放在工作上,一生勞碌,為的就是能夠達成自己的夢想,賺更多的錢財,有更優質的生活,有著豐偉的成就,達成一生的夢想。往往在這個過程中,將談情以及其他的時間捨棄。 有一天愛情魚消失了,剩下了夢想,成了單魚座。一生勞碌,終於有一份高薪厚職,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到頭才發現自己孤苦伶仃,獨自一人,即使生活安穩卻沒一絲開心。沒有一位能與你分擔,分享的另一半,生活總是不完整。眼看身邊朋友一雙一對,自己不禁沉思,究竟自己想要的生活是否正如此。回首發現,夢想魚的夢想就是愛情。 又有一種人,生於小康之家,一直生活穩定,誤打誤撞下認識了志同道合,三觀相近的另一半,自此便希望生活只要安安穩穩。 有一天夢想魚消失了,剩下了愛情,成了單魚座。數十年過後,發現生活枯燥乏味,千遍一律,無耐年歲已高,身心疲慮。實現夢想一事已有心無力。回首發現,愛情魚愛的就是夢想。 生活中必定會令你有取捨,但往往過分則重任何一面並非可取之事。只有懂得中庸之道,適當取捨,結果才會完滿滿意。每個人也是雙魚,心裡有著愛情與夢想的雙魚。只有兩條魚都得到平衡相當的重視,才能成為完滿的雙魚。 單魚座並非只是一個星座,亦是一種對生活的警示。
人的距離
Elizabeth Shih 似近似遠,是我對佛羅倫斯的第一個印象。 我住在離聖母百花大教堂(Cattedrale di Santa Maria del Fiore)大約十分鐘遠的地方——十分鐘步行的距離。這裡的距離都以人的步伐計算,所以我說似近似遠。 這四天各處奔走,似乎走了許多行程,但實際上也不過辦好兩件事。好處是在迷路中,漸漸認識了這個城市。友人說這裡的路徑容易混淆,因為每條街都長的相似,但對我而言恰好相反,正是因為每條街都有不同的小店,才似尋寶般,是一次驚喜,又是一次迷路。 奔走了兩趟移民署、四趟郵局、一趟印刷店、一趟人文與教育院圖書館、三趟超市、一趟手機行。這幾個點就像是我心中的驛站一樣,從家中出發,我總是在往返這些驛站的路上。路上不時注意到非常小型的車子,甚至連單人駕駛的貨車都有。台灣熱賣的RA4車型是見不到的,這樣的車型在這裡似乎用處不大,因為很多距離是步行便可以抵達。客觀的原因是因為街道太窄,又都是石磚路,不方便。義大利友人加註,佛羅倫斯的街幾乎都是單行道,甚至有些街道只有居民才可以行駛,如他來自別的城市的異客得去警局問問警察,哪些街道是可以開車行駛的。 而騎腳踏車似乎是個好的選擇。雖然我要去的地方,以家為出發點,步行都可以在半小時內抵達,但不斷往返,加總起來走的路程也是讓我疲憊不堪。踩踏在乾淨卻有些參差的石道,我不禁想,也許T台上模特走的貓步就是啟發自這樣的路面,因為參差,所以走的不快,又迫使臀部不得不一搖一擺,自覺婀娜。 疲憊之際,就忍不住慢下來了,但又停不得,還得趕去郵局,因為剛才走錯間了。於是張望起來,開始研究路上的街景,也悄悄記下路名。我更覺,這座城市真的不適合開車來認識,因為一條街時常只需三分鐘便會碰見一個十字路口。對於車子來說,連成線的點,或許只能以廣場計算,又或許依然太近(但佛羅倫斯的車型可能剛好)。 於是忍不住在忙到一個段落後跑出來,穿越賣皮製品的攤販——雖然每走必然會遇到招攬,但我真的很喜歡那熱鬧感——抵達梅迪奇小聖堂(Cappella dei Principi),坐在階梯上,吹著傍晚的涼風寫下這篇。 我對友人說,這裡真是適合人住的地方,好像每個角落都是以人為單位來計算。走的距離、等待辦理事項的時長。也許以擁有科技的世界而言,實在太慢,但其實轉而一想,這樣的速度於人,剛剛好。遞交完居留證所需的所有證件後,剛巧7:40,剛巧抵達家是八點,剛巧義大利室友們都在這個時間點吃飯。 於是一起用了頓晚餐。 晚鐘之聲,似近似遠。 參考: https://elizabethshih387379767.wordpress.com/2018/10/18/%E4%BA%BA%E7%9A%84%E8%B7%9D%E9%9B%A2/
P, 33, Linyi 临沂
Olivia Anne Halsall Shanghai 上海has three campuses all within 1 km of each other. Right in the middle of this toddler triangle sits a small hole-in-the-wall eatery (小吃店 xiǎo chī diàn) serving Jiaozi (饺子 jiǎo zǐ) – boiled dumplings stuffed with meat, spices and herbs, along with exotic sides such as knots of dried kelp…
延禧攻略—时尚界的“宫”略
Kristin Xu 前不久,热播剧延禧攻略可谓是在国内外都掀起了一波全民谈论清宫的风潮。不知大家是否有留意到,此剧其实在服饰和配件身上都费尽了心思。不同于以往的宫斗剧还珠格格及甄嬛传等,延禧攻略全剧几乎都以冷色调为主,并且把在用小配饰区分宫女的地位上发挥得淋漓尽致。我们不妨一起来看看此剧到底都有哪些时尚“宫”略。 首先,不得不提我们在看剧过程中似乎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一股强烈的性冷淡风刮来。延禧攻略在服饰上大量采用了莫兰迪色。莫兰迪色系主要以土色色系为主,比如裸色、浅驼、浅灰等。这种色系能给人留下一种温柔、高贵的印象,与清宫宫女形象吻合,可以说是高级感十足了。 其次,延禧攻略在处理耳饰配件上也是很有学问的。魏璎珞初入宫时耳饰只有一钳,但细观宫里地位较高的女子,她们一般都是“一耳三钳”。其实,一耳多钳源于史实,且在当今时尚界里已被频繁使用,超模大表姐刘雯就是代表之一。一部剧能穿插如此细微的服饰搭配细节,可见延禧攻略真的不愧被称之为清宫剧历史上的又一神作。
感謝有「它」
Charlotte Lau 在海外學習,孤身來到英國伯明翰,有許多事情都要自己面對和處理。不知不覺間,我來 到第四年,亦是大學生涯中的最後一年。告別大學生活,除了有儀式上的洗禮,我還希望能夠藉此 機會讓我好好回憶這四年的一點一滴,亦謝謝那個每一年付出了全部和勇敢的我。 謝謝第一年的我學會在人群中生存,學會與不同性格不同背景不同價值觀的人相處。本以 為所有事情都能順順利利,得心應手,期待獨立自主的生活,怎料許多事情都事與願遺。陌生的人 際關係令我遇上人生第一個難題,還記得當時成群結隊來到教室,看似氣勢如虹,但卻可笑無比。 可笑在於自己還未成熟,還未獨立,還渴望陪伴,但卻未能做到那個真正的我,亦不懂享受獨處的 時光,過於依賴。但人,終究成長。慢慢我發覺不對勁的地方,因此離開了那個多麼看似強大的群 組,重新開始自己的生活,同時間遇上了值得我愛的那個「他」。 謝謝第二年的我習慣英國生活,開始融入大學,認識來自世界各地的新朋友,不再膽怯。 沒有太多的掩飾,在「他」的陪伴下,我做回自己,亦認識了人生中第一位立陶宛的朋友。雖然我 們來自南轅北轍的國度,但卻異常的合拍和投契。可能是緣份的關係吧,我們選的科目課程都一樣 ,所以大多數時間都一起上課亦互相扶持。 謝謝第三年的我即使學習有多麼忙祿,也堅持天天烹飪。看似容易,但要烹煮一整桌飯菜 也不是易事的。每日看著不同美食的影片,我開始動手做做看。想不到這個四年前連洗米都不會的 我能夠烹調各式各樣的菜色,從清蒸魚到紅燒肉;從咕嚕肉到冬菇炆豬肉,真意想不到,我竟發掘 了烹飪的潛質。 謝謝第四年的我勇於走出自己的舒適圈,上莊成為中文編輯和財務主管。整個社團可能只 有我一位香港人,但我敢於嘗試和冒險,跟當地學生打成一片。上莊看似簡單,實際上並非如此。 經過一年時間,我熟悉了學會的操作,每次看到雜誌製成品的時候都會給我滿足感,成功感和動力 ,也增加了我的自信心。 時光荏苒,轉眼即逝,在英國求學的四年快完結了,但留下的回憶會永遠留在心中。相信 畢業後的我會記掛這個讓我茁壯成長的地方。我學會的除了是課堂上的知識,還有與人相處的方式 和獨自面對困難的能力。希望數年後的自己能再返回這遍土地,重遊舊地,探望這個令我難以忘懷 的地方。